政务公开

通知公告
党建工作

气象专题

公众互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党建工作

砥身砺行 功不唐捐 ——记2021-2022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得者荆浩

日期:2023-03-10 15:51:27

当冬奥高山滑雪赛事的最后一项团体赛圆满收官,荆浩回想起他带队爬上海陀山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冬奥气象保障的重任交在他的手里,这里的工作正是新生伊始,对他来说,海陀山上的一切都充满着未知与挑战。

荆浩,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副首席预报员,他参加工作近10年,连续5年冬季驻扎海陀山,研究复杂山地气象预报难题。现在的他对于这里的一切都如数家珍。

五年磨砺 亮剑冬奥

在复杂多变的山地地形中,做出“百米级、分钟级”预报难度极大,作为预报团队副队长,荆浩自2017年起,每年冬季驻扎延庆赛区,边学习之前未接触过的山地气象理论边进行预报训练,加班加点分析数据,研究海陀山的天气演变规律,并在一系列测试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

“山地天气瞬息万变,只分析数据对山谷内天气理解很有限,必须去亲身体验赛道局地变化。预报的‘天气剧本’一定要经过实地检验才放心。”荆浩回忆道。出现高影响天气时,他和团队成员不辞风雪、不顾道路崎岖,跋山涉雪,用脚步去丈量每一条赛道,用行动去感受天气实况,用实践来验证预报的准确性,常常在零下十几度,8、9级的大风中,观察和记录下海陀山谷中风云的变化,研究山区微尺度大气环流变化。

最终,荆浩和团队通过刻苦钻研和上百次登峰验天,发现海陀山气温和风变化特征,并研发了5项海陀山预报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高了冬奥延庆赛区预报准确率。

舍家忘我 坚守数月

“树叶绿了,爸爸就回来了。”在闭环保障前,荆浩告别年幼的女儿这一幕令许多人泪奔。然而,告别家人也只是挑战的发令枪,对冬奥各项赛事而言,气象条件是能否顺利完成比赛的决定因素。

在闭环保障期间,几乎每天连续早五晚八的工作,让荆浩的身体和精神同时经历着巨大的考验。面对艰巨的气象条件考验和复杂的赛事保障需求,他和团队每天都要仔细反复地研判天气,用英语向赛事筹备与组织方、仲裁委员会以及领队和教练员们进行详细介绍。每一个影响要素表述都需字斟句酌,把天气变化准确、地道的描述出来。

精准预判 严谨可靠

2022年2月6日,原本是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首个比赛日,高山滑雪最重量级的男子滑降比赛当天举行。赛前,仲裁委员会从安全和公平角度出发,认为风速较大,暂停了比赛。要继续推迟、改期还是取消比赛?精细化气象保障成为影响决策的关键。

经过荆浩和团队的深入研判,坚定地预报当天下午风力不会明显减弱,而第二天风速会明显减小。于是仲裁委员会决定将第一场比赛调整到第二天的女子大回转两轮比赛中间休息时间举行。结果第二天赛区风很弱,十分适宜比赛,比赛完成效果堪称完美,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假使天气未能如预报那样,这样重量级的比赛极可能会被取消。

他用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担当意识为高山滑雪赛事的10余次成功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天气依据,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工作得到国际专家和冬奥组委领导的高度肯定。

恪尽职守 践行准则

“山区汛期预报有难度,但这也是检验技术、考验能力的机会。”荆浩介绍,海陀山核心区是冬奥的重点工程,强对流和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按时完成都有很大影响。

2020至2021年汛期,市气象局组建专班,对延庆赛区及其上游区域的天气进行监视,并向延庆区委区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专项预报、预警服务。

他作为专班核心成员针对海陀山的强对流天气,以抽丝剥茧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尽最大努力做好每次天气过程的滚动预报和持续监视,天气过程不结束、预报服务不放松。有时一次暴雨过程,他能连续工作48小时,只要降雨不结束就绝不休息。

不久前,荆浩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荆浩十分谦逊,“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鼎力配合,就没有冬奥气象服务保障的圆满成功,这份荣誉属于集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后冬奥时代,荆浩立足首席预报员岗位上,继续为首都的重大活动保障和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工作勤勉尽责,用行动诠释“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