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气象要闻
区局动态
媒体聚焦
气象现代化

气象专题

公众互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要闻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金兰:久经沙场的预报“老兵”

日期:2022-04-29 15:30:32

她,37年“奋战”预报一线,在华北及北京地区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决策把关作用。虽是久经沙场的预报“老兵”,却永远对天气保持敬畏“每一个天气过程都不一样,每一次预报对预报员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她便是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

如今,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比如对于降雨预报,人们更多的是问几点下、下在哪里、具体下多大,越来越精细,每一点都不能忽视。”郭金兰说,天气预报总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像长期困扰预报员的“极端性灾害天气和突发性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北京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这一特点造就了天气系统在山区、下山过程及平原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有明显不同,再加上城市热岛效应、边界层可能出现的偏东风的影响,给北京地区的预报增加了难度。

“我们不仅要掌握北京地区天气特点,还要放眼整个京津冀地区。”郭金兰说:“北京位于京津冀中部略偏北的位置,河北西部、北部处于北京上游,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大都途径河北。所以,要掌握同一个天气系统在河北西部、北部影响的情况,判断其影响北京的时间及影响程度。”

郭金兰将每年入汛比作“上战场”——雷阵雨“游击战”、大范围降雨“持久战”,每一场都不可掉以轻心。

2021年,北京汛期降水过程多、强对流天气频发。在复杂天气形势和越来越高的精细化预报要求下,郭金兰感到“压力大,责任更大”。7月11日到12日,北京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强降雨的低涡系统移动路径和移动速度存在不确定性,降雨中心位置和极值随时面临调整的可能性。跟踪天气系统、监视雷达回波、风场等要素演变,发预警的时候,一字一句斟酌,生怕有一点纰漏,作为11日应急首席和12日值班首席,郭金兰浑身上下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经过大家分析研判,北京市气象台提前9个小时发布暴雨黄色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全市各级防汛指挥体系到岗到位,保障城市平稳运行。

近年来,首都重大活动多,保障任务重。郭金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世园会、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中,多次参加专题会商,并曾作为现场保障专家提供服务。北京冬奥会前期,她参加的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的冬奥精细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 ”,针对近20年冷季灾害天气,建立了基于小样本训练的相似天气识别系统,并在冬奥平台实现了实时业务运行。相似天气识别系统在降雪、寒潮、持续低温、极端高温、大风、大雾天气的识别上效果较好,在冬奥气象专题会商中,尤其是在大风、降雪的天气过程中,为预报员提供了重要参考。

围绕业务需求,郭金兰持续开展北京地区局地强对流天气触发机理及边界层特征研究,研究成果撰写多篇论文,并参加全国交流。主持科研项目,建立了“华北区域灾害天气历史个例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历史个例查询及相关资料的调阅,是预报员回顾历史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有效工具,也为备战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及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支持。”郭金兰介绍。

“近年来,日渐完善的气象观测系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发展及科研成果的应用,为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将迎难而上,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增加预警提前量,在迎战一次次风雨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郭金兰坚定地说。(叶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