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气象要闻
区局动态
媒体聚焦
气象现代化

气象专题

公众互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要闻

积跬步以至千里

日期:2022-01-13 15:04:32

走进北京市气象台会商室,代表冰雪与未来的蓝白色背景、清晰排列的“冬奥气象大事记”、分工明确的冬奥预报岗位,时刻提醒着这里的每个人: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到来!

为了这一盛事,北京市气象台组建了冬奥气象服务团队,开展冬奥预报技术研究和延庆场地建设气象保障工作,组织系列技术培训和交流;每年冬季派遣预报员驻延庆赛区开展冬训工作,积累复杂地形赛事预报服务经验;在“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和测试活动中,为赛事组委会寻找适合比赛的天气“窗口期”……六年来的积累,让北京市气象台能够有底气说:“我们准备好了!”

这份底气,除了源自多年的厉兵秣马,还得益于北京市气象台成功服务保障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丰富经验。

2021年6月28日和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 (以下简称“文艺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以下简称“庆祝大会”) 分别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天安门广场举行。当时正值华北强对流、高温等高影响天气频发时期,北京天气形势异常复杂,预报服务难度极大。

北京市气象台挑战预报“天花板”,面对复杂变化的汛期天气形势,提前10个月分析历史同期天气。由12名预报技术骨干和中国气象局、科研院所、民航部门等单位35名专家组成“最强阵容”预报专班,不间断发布预报服务产品,研究制定不同高影响天气的阈值指标和服务提示……最终,提前3天预报出“文艺演出期间,出现雷阵雨可能性较小”,提前14天提供庆祝大会期间潜势预报,提前1天预报出“7月1日上午天气对庆祝大会举行无明显影响”,确保两大活动顺利举行。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9·3”阅兵以及每年全国两会等年均40余项重大活动中,北京市气象台从未缺席。

以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带动北京气象预报业务发展。北京市气象台瞄准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预警,助力城市防灾减灾。

2021年7月11日傍晚到12日白天,北京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当时,强降雨的低涡系统移动路径和移动速度存在不确定性,降雨中心位置和极值可能调整。“要随时掌握低涡的实况路径,与预报稍有偏差,可能雨就不下在北京,又或者给北京带来很大的雨。”当时的值班首席预报员张迎新回忆,如果出现变化,要及时与防汛等相关部门联系,为防汛力量的调配提供依据,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1日9时,北京市气象台提前9小时发布暴雨黄色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以预报预警为令,市防汛指挥部启动黄色预警响应;市教委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停止返校活动,高校停止组织师生户外调研和聚集性活动;水务系统1.5万人在岗值守……风雨下,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2021年,经北京市政府同意,汛期特别延长至9月30日,“超长汛期”长达122天。6月1日至9月3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792.6毫米,累计降水量为近60年以来最多。以气象预报预警为令,应急、水务、交通、自然资源、住建、城市管理、文旅等各个部门协同合作,确保首都安全度汛。

研模式,强分析。以1公里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为基础,北京市气象台建立多维度冬奥预报业务平台等重大活动预报产品集合显示、制作平台,利用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以及北京-睿图1公里分辨率、百米分辨率精细化预报产品,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的制作与发布。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北京市气象台集众力众智,打造了一支甘于奉献、能打硬仗的队伍。为防范新冠疫情对冬奥气象服务可能造成的影响,他们将业务流程优化整合,建立了A、B两支服务团队轮流值守,确保疫情下冬奥气象业务正常运转。有时,一通电话打来,即便在凌晨,他们也从家赶往单位,与同事一同分析研判天气;他们以“传帮带”的方式,让不同年龄、不同经验的预报员在重大活动中磨合交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北京市气象台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走好脚下每一步,写下无愧于时代的首都气象预报业务新篇章。(叶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