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气象要闻
区局动态
媒体聚焦
气象现代化

气象专题

公众互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要闻

实干笃行 “首”法有特色

日期:2020-10-28 18:05:53

——北京市气象部门贯彻实施《气象法》及配套法规纪实


年均为40余场重大活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全市暴雨、雷电等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平均提前量超过30分钟,建立了即时预警、快速指挥、同步响应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回顾北京市气象部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象法》)的二十年,实践生动,成果丰硕。与此同时,《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配套地方性法规的出台,让《气象法》的落地更具首都特色。

气象为精彩盛会保驾护航

9月4日到9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成功举办。正值北京夏秋交替时节,天气复杂,北京市气象局贯穿展馆搭建、布展和彩排、展会及撤展各个阶段,按需求提供针对性气象保障服务。

虽然《气象法》没有专门对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做出规定,但其指出的“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与当下做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的目标并行不悖。之后《实施办法》的出台,首次从法规上对北京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气象服务已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9·3”阅兵、冬奥申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园会等精彩盛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重大活动部门协同、军地协作、区域联动的气象服务机制在市气象部门“生根发芽”,《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工作流程》作为行业标准出台,北京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经验在全国气象部门推广。

当前,市气象部门正在全力筹备北京2022年冬奥会,预报服务团队建设、立体化气象监测网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等正在有力推进。

预警发布面广提速重质

8月12日,北京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23时,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第一时间,这条预警便通过微博、微信、歌华有线、公交移动电视等渠道出现在市民面前。这种快速、广泛的预警传播是依托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以下简称市预警中心)的“内外功”双修实现的。

近年来,着眼拓展预警信息发布范围,市预警中心与市委网信办、千龙网等建立信息发布机制,抓住互联网信息发布“风口”;与市政府新闻办、市路政局、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北京公交集团、市地铁运营公司、首发集团等单位建立信息双向播发“绿色通道”。在丰富对外发布手段、拓宽发布渠道的同时,苦练“内功”,整合并升级改造业务平台,完成预警发布一体化平台建设,让“快速”成为北京气象预警信息的标志特点。

此外,由市气象局开创的“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的分区预警工作机制越来越成熟,各区气象局根据天气情况和灾害发生可能性,制作发布所属地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精细化到乡镇。

为了确保预警信息发布质量,市气象局开展了气象预报传播质量评价工作和行政执法,规范气象预报预警传播工作。

携手“作战”护首都安澜

8月13日,多家媒体报道的“北京近15万人备勤迎战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而在这近15万人的背后,是科学决策、高效联动赋予的底气。

当前,市气象部门与防汛、森林防火、雪天交通等指挥体系深度融合,成为首都30万防汛责任人、40万森林防火员以及数万扫雪铲冰应急人员上岗布防的“消息树”和“发令枪”,市气象局成为全市30多家政府指挥领导部门的成员单位。2019年1月1日,《条例》开始实施,这是北京市首部针对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的立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以气象为令,各有关部门相继建立响应机制或出台相关办法。2014年,北京市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气象与国土、水务、地震等部门要密切合作,按要求发布相应等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17年,《北京市大风天气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措施(试行)》《北京市高温天气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措施(试行)》印发,明确了市区两级各有关单位在蓝、黄、橙、红四级大风、高温预警下应采取的措施。2020年,《北京市防汛气象会商办法(试行)》印发,明确全面及时掌握天气和水情发展变化趋势,科学进行指挥决策,高效应对洪涝灾害,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首都气象灾害防御中,从原来气象部门唱“独角戏”到如今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机制建立,一股强大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正日夜守护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叶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