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气象要闻
区局动态
媒体聚焦
气象现代化

气象专题

公众互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要闻

风暴之下的冷静

日期:2020-08-14 17:57:25

8月13日早晨,北京这场一开始便受到社会公众超常关注的降雨如期划下句号。

最终的数据显示,截至13日08时,全市平均降雨量69.4毫米,为今年北京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也是首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最大雨量出现在昌平沙河水库达156.7毫米。

这与10日北京市气象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的预报结论“预计12日早晨开始出现降雨,主要降雨时段为中午到夜间,13日早晨降雨逐渐减弱结束。预计全市平均降雨量40~80毫米,局地出现大暴雨”基本一致。

在业内看来,这场雨预报的很成功,但在前期却遭到了很多质疑,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员一度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而持续处在舆论中心的预报员是如何看待这场风暴、如何保持定力跟进预报的?带着这些好奇,记者走进了当天的预报员团队。

预报,关注全局也关注极端

“一会儿还有一次连线,雷蕾请准备发言。”刚结束13日的全国天气会商后,雷蕾再次接到了连线调度的任务。

作为12日降雨过程的值班首席,从12日一接班,就立即投入了这场最忙碌的硬仗。当天,各类防汛连线、视频会商近20次。

高频任务下,雷蕾几乎没有离开过会商室。“压力肯定有,特别是早上太阳出来大家都在怀疑还有没有雨的时候”。但是顾不上舆论,在发言间歇,她不停地看气象资料,包括高精度风场等实况观测资料和模式预报产品,一遍遍滚动跟进预报。

与雷蕾一起做预报的还有应急首席张迎新。她承担了当天决策产品制作把关、区级预警发布的指导工作。在她看来,这场雨是北京汛期常见的一种区域性降雨系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今年北京在“七下八上”主汛期还没出现一场全市性的强降雨。同时“关闭景区、居家办公”等应对举措的采取,也令大家对这场雨的期待值更高。

“其实我们在前两天预报的主要降水就是午后开始”雷蕾表示,一周前,大家就在不停地滚动订正预报。“模式预报的降雨中心在不断的调整,一会儿偏西、一会儿偏东”谈到预报如何确定时,雷蕾表示,“临近两三天前,基于以往对这种暖区暴雨的预报经验,结合系统的发展变化,我们最终把强降雨中心的落区锁定在西部北部沿山这一带。”事实上,强降雨中心与预报完全吻合。

“难点在于对强降雨量级和具体时段的把握”雷蕾说,“因为有出现200毫米以上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把这种风险预报出来。”

当天临时接到直播任务的首席预报员赵玮也表示,“预报不仅仅是报平均,极值也很重要,往往出灾害的就是这种极端情况”。

在前期把握好平均雨量和强降雨中心的基础上,预报团队不断分析降雨回波的发展走势。通过对比实况风场资料与模式产品,考虑到强降雨推迟2小时后,雷蕾最终在11日傍晚将强降雨极值订正在150毫米左右,强降雨中心移出北京时间仍为凌晨2点前后,总体过程结束时间保持不变。

底气,源于经验也源于团队

与雷蕾一样一宿未眠盯天气的还有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于波,在她看来,这场雨预报的很成功。

面对公众的质疑,她表示非常理解。“每个人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或者一片云,都是不一样的,它有可能下雨、有可能雨停了,或者飘走了。但我们的预报是大面上的情况,而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就是面上的预报和个人单点上的差异,所以公众的质疑我特别能理解。”

她直言,这种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压力是惯常。特别是昨天白天太阳出来,各种舆论压力、调侃段子铺天盖地。“尽管如此,这种压力之下,我们还是坚持住原有的预报。这个自信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积累,和预报员对本地天气的把握。”她顿了顿,“这是在整个预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除了副台长的身份,她还是一名预报经验丰富的首席预报员。从10日起,她连续参加了两次新闻发布会、并在12日夜晚被临时“抓”到直播现场。直播中,她有了意外的发现。“原来已经有很多人能够读懂气象预报了,大家的气象知识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有相同体会的,还有全程参加视频直播的赵玮。“当时有60万人观看直播,其中有10万人对我们点赞,意味着有六分之一的人是肯定我们的”说道这里,赵玮眼睛一亮,“大家越来越理解气象工作了,预报确实做不到100%正确,但是我们会尽200%的努力。”

付出努力的除了首席,还有气象台的短临、短期、决策各个岗位的预报员。整个过程中,市气象台副台长甘璐和支援气象台值班工作的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乔林也一直在会商室彻夜坚守。

“瞧,这是我们的首席微信群,每天都讨论的热火朝天。这次预报是全部人的集体智慧”一夜无眠的值守后,雷蕾兴奋地谈到自己的小伙伴,脸上瞬间有了笑容。团队的向心力又何尝不是预报员的底气所在呢?!(冯子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