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2023年世界气象日
气象科技周

专题专栏

公众互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气象科技周

气象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举行

日期:2018-05-23 16:53:02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时间:2018年5月22日

中国气象报记者崔国辉 吴婷报道 5月18日,气象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是第二届全国气象科技周主场活动之一,论坛由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承办,由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主持。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陈德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究员郭英华分别就气候变化与冰冻圈科学的发展、气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等作了特邀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交流尖端气象科技,探讨国际上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环境和发展趋势,对未来中国气象科技与创新发展寄予很大的期望。

秦大河认为,气候变化推动了冰冻圈科学的发展,冰冻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促进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学科交叉是趋势,冰冻圈科学的发展也应借鉴其他科学的发展。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弯道超车”、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机遇,但机遇转瞬即逝,冰冻圈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还要有家国情怀,用科技成果回报社会。

陈德亮认为,应当把环境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放在比经济和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位置。未来,气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主要来自于预测和服务领域。

徐祥德从全球视角气候与区域环境影响问题逐渐聚焦到灾害性天气,深度探讨了引发气象灾害的地球大气涡旋及其应用技术发展的思路。

郭英华介绍,电波经过大气层时会产生折射,通过掩星观测可以获取电波频率变化,继而推导出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将这些资料带入模式预报,有助于在不增加台风空报率的同时,提前发现台风生成迹象。他建议,为了使“风云三号”C星数据应用最大化,必须优化掩星数据的处理和同化。同时他介绍,由于美国大气科学面临政府资助方面的困难,COSMIC-2卫星计划被取消,而中国近年来在气象科技领域投入很大,有望在相关领域引领世界。

由于海洋上少有气象台站,探空资料十分有限,气象卫星尚难以准确给出水汽垂直通量,因此台风生成预报、路径预报以及强度预报的改善面临很大的困难。据悉,近年来美国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掩星观测资料对该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