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

科普活动
气象百科
科技动态
气象视频

专题专栏

公众互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气象科普 »; 科技动态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立足“国家队”定位 谱写城市气象新篇章

日期:2024-01-11 14:55:37

城市气象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一年来,城市院以“聚焦城市、面向全国,支撑业务、创新高效”为目标,组织实施城市气象科技体制改革“6633模式”,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立足“国家队”定位,城市院发挥在全国城市气象领域中的牵头引领作用,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贡献力量。

搭台建制定方向  为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11月22日,经中国气象局同意,由北京市气象局发起,38家单位共同参与的城市气象科技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联盟发挥城市院的“国家队”作用,以各成员单位为核心,在推动城市气象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城市气象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城市气象业务科研融合等方面形成创新合力。至此,城市院的改革成绩单上又多了一项记录。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科技平台建设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城市院聚焦城市气象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难题,推进组建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重点创新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组建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承办第九届全国城市气象学术论坛,为气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领域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分享交流城市气象研究进展,探讨未来城市气象发展方向搭建平台。

城市院在与各部门主动互动联动,开辟城市气象合作共赢新赛道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

立足城市气象学科发展及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需求,明确了城市边界层与高影响天气机理、城市气象精细预报、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三个关键研究领域,并设立7个科研团队。

探索健全“三评机制”,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机制,以业务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以业务转化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与部门内外、行业内外部门定常交流机制,完善访问学者制度。健全协同攻关机制,组织科研人员融入气象业务一线,加快城市气象人才培养。

育才用才引才  为发展汇聚动力源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据统计,城市院开展改革试点以来,1人入选2023年度中国气象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1人入选北京市人才项目,2人入选外单位牵头的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7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2人分别牵头北京市气象局智慧预报团队、雷达气象创新团队,2人入选2022年度北京市气象局新时代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

锚定“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城市院从体制机制、项目立项、练就本领等方面为人才保驾护航——

实施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形成平台基地、科研项目、人才团队、资金投入、科技政策等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技资源支撑创新团队发展和科技拔尖人才培养、人才团队带动项目和平台建设、项目成果驱动业务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设立院所专项,支持青年人才发展。聚焦城市气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面向5个科研团队,支持13项科研项目,其中4项为青年项目。

根据以业务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制定人员考核、规范奖励性补贴考核、高层次人才年薪制等管理办法。实行金字塔状岗位设置,选拔与聘期考核动态管理。在考核方面,加大对业务支撑贡献的占比。积极争取建立独立的职称评审和人才计划推荐渠道。

让科研人员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挑重担。在今年北京“23·7”极端强降雨、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等气象保障服务中,强化核心技术成果应用,科研人员与业务一线并肩作战,练就过硬本领。

依托中国气象局及北京市各渠道人才计划,引进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科研业务骨干及紧缺人才。

落地开花结果  为发展增强信心底气

让科技成果走出“深闺”、落地开花结果是城市院推动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

目前,冬奥“百米级、分钟级”预报技术(睿图-睿思)及其相关产品在首都功能核心区、门头沟区等7个区落地应用,并成功推广至河北雄安新区、浙江杭州、陕西等地气象局,助力当地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依托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以下简称CMA-BJ),北京“23.7”极端强降雨过程期间,北京市气象台提前48h准确预报降水的极端性演变趋势,提前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助力水库、河道、管网提前预泄、腾容调度等……而这些仅仅是北京城市气象科研成果落地应用的冰山一角。

成果的落地应用及推广,为城市院聚焦三个关键研究领域,攻关核心技术提供了更充足的动力——

聚焦城市边界层与高影响天气机理,开展城市大气边界层气象和环境气象立体观测,揭示了残留层与边界层的演变特征、气象要素特征、以及两层间大气污染物交换与循环的关键过程。开展北京强降水和强对流外场科学观测试验,建立了多源稠密观测数据集,同时改进雷暴移动特征追踪算法,并统计得到北京地区雷暴下山的时空特征,初步分析了影响雷暴下山演变(加强或者消散)的关键机制。

聚焦城市气象精细预报,落实数值预报国省统筹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数值预报核心能力提升。迭代升级CMA-BJ模式核心技术,CMA-BJ V3.0已具备实时业务运行能力。持续发展多波段雷达组网应用技术,提升强对流精密监测预警支撑能力。不断改进临近数值预报核心技术,支撑汛期强天气临近预报和分区预警业务。持续发展次百米级大涡数值预报关键技术,初步研发构建新一代临近数值预报系统。持续改进“百米级、分钟级”睿思系统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系统的转型升级、推广应用。不断深化发展风光数值预报系统关键技术,为新能源气象预报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集合三维城市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定量评估城市形态的区域气候效应。构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天气预报健康经济效益评估模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城市院将持续攻关城市气象关键技术,让更多让科技成果之光照进现实,谱写城市气象的新篇章。(叶芳璐 仰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