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

科普活动
气象百科
科技动态
气象视频

气象专题

公众互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气象科普 »; 科技动态

集智聚力 打破“孤岛”格局——记北京市气象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亮点工作

日期:2022-08-26 16:41:14

近期,中国气象局全面深化气象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评案例、树典型、作示范”为主题,评选出一批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典型案例。《中国气象报》联合改革办推出《改革新气象》专栏,对部分改革案例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中鲜活经验,激励各地进行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引领气象改革向难度攻坚、向广度拓展、向深度进军。7月26日,该专栏首发《集智聚力 打破“孤岛”格局——北京市气象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亮点工作扫描》。


如何充分发挥优质科研资源效益?如何从科研与业务“两张皮”到“一盘棋”?如何破解核心技术难题?北京市气象局坚持问题导向,整合科研资源,打破研究单位与业务单位“孤岛”运行格局,组建“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以下简称城市院),构建集约、统筹、开放、合作、共赢的首都气象“大科技”研发格局和创新平台,逐步形成“应用基础研究-模式体系研发-业务应用中试”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

增强科技队伍体量是市气象局推动城市院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气象科技、气象事业发展更需要聚人才、强队伍,强筋壮骨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城市院院长苗世光说。

市气象局统筹全局国家事业编制,使城市院编制由50人增至122人。同时,聚焦大城市精细化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研究,把分散在相关业务单位的数值模式研发人员集中到城市院,统一开展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以下简称“CMA-BJ”)建设。

坚持“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市气象局在机制、科研项目、政策等方面为科技人才保驾护航。一批决心攻克定时、定点、定量精准预报难题的英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防灾减灾,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研发多源气象数据快速集成融合、实时大涡模拟预报等关键技术方法,在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构建了“百米级、分钟级”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支撑冬奥会“一场一策”“一项一策”、开闭幕式气象保障服务;首次在我国系统性开展冬季山地气象加密观测试验,支撑冬奥气象前期研究和精密监测实战应用。冬奥气象科技成果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经济遗产报告。

发展集天气、环境、城市等模式为一体的CMA-BJ模式体系,成果广泛应用于京津冀地区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服务、空气质量气象条件预报服务,为城市安全运行、防范灾害性天气政府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支撑。

发展城市边界层、城市气象精细预报、城市气候、云降水物理四大优势学科,聚焦CMA-BJ模式,实现从单一预报模式到模式体系的提升、从单纯机理研究到订制数值模式产品支持复杂天气预报的转变,为北京市防灾减灾和城市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科研业务协同发力

7月5日,城市院科研人员卢冰、张舒婷在北京市气象台会商室与预报员一同值守,实时将降雨实况与CMA-BJ模式预报进行比对。

今年,城市院与市气象台建立了数值模式与预报预警业务紧密结合机制,科研与业务人员加强合作联动,形成应对重大天气过程联合值守、会商交流、检验反馈等机制。“和一线业务同志‘并肩作战’,我们能更直观了解CMA-BJ模式对预报的支撑作用、业务人员的需求,也切身感受到防汛工作对预报预警的高要求,为不断改进模式性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卢冰说。

解决北京气象事业发展中服务能力不足的核心问题,首要是解决科研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城市院与市气象台联动机制的建立,正是破解问题之法。不仅如此,多项具体举措推动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

建立城市院与业务单位领导相互挂职机制,做到管理层融合;建立常态化天气复盘科研人员参加机制,做到一线业务科研人员融合;建立城市院与业务单位跨单位创新团队,做到创新载体融合;研发预报员订制数值模式产品平台,做到业务平台融合;以科技冬奥研发为契机,积极推进科研业务协同研发,做到具体技术研发融合。

培育开放式“百花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市气象局坚持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前沿技术,强化与国内外的合作,破解核心技术难题。

城市院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共建气象大数据实验室,基于气象观测及模式数据,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技术,建立“智能天气会商系统”,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精准、智能、高效的气象服务,并组建一支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的气象大数据分析研究队伍。

为带动区域发展,城市院牵头与15省(市)气象局组建大北方创新联盟,聚焦北方区域数值预报共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以0-24小时无缝隙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区域数值预报技术为目标,以培养人才队伍为着力点,对大北方气象业务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依托城市气象研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城市院牵头成功开展“城市对降水和雾霾影响科学试验(SURF)”,在城市边界层三维结构、城市对降水影响机理、雾霾天气形成机理及其对气象过程的反馈效应、城市精细数值模拟方法和预报技术等方面取得新成果,部分研究成果有效应用于CMA-BJ模式中。该项目被世界气象组织3个工作组列入联合研究示范项目。

新征程上,市气象局将聚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继续向科技要答案、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叶芳璐)